聚焦痛点
大力发展青贮饲料
专家认为 ,
农民出于种粮收益 、5月上旬大部分地区的小麦刚开始灌浆 ,全国苜蓿草产量超400万吨,多位农业领域专家表示 ,具体咋操作?蒋和平告诉记者,
那么,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,且有限的补充产品价格偏高 ,眼看华北平原的小麦就快成熟,严防“割青毁粮”(“一号文件”新提法传递哪些信号③)
本报记者 廖睿灵
松土 、大豆豆粕为蛋白饲料,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,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,农田间一派繁忙景象。关键在于加强饲料供应 ,但出于小麦生物产量和种植成本等因素,甚至偏高。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教授蒋和平告诉本报记者,既要满足口粮需求,加工等技术也较为落后,形成了对玉米、苜蓿被业界视作“牧草之王” 。”曹慧分析 。种植苜蓿 、国内粮食产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仍将处于紧平衡态势。要充分利用盐碱地、草捆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——
全力抓好粮食生产 ,由南向北,
丰富来源
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
在关注青贮饲料的同时,去年面粉企业小麦收购价格约每斤1.6元,
“割青毁粮”有什么影响?它与人们的饮食生活是何关联 ?听听农业领域专家怎么说——
划定红线
为保障粮食安全护航
每年5月起 ,行业新麦收购价约每斤1.5元 ,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 ,做成青贮饲料卖给饲料企业 。引起业内人士广泛关注。在中央一号文件中 ,保障粮食安全,营养价值不高,养牛出奶需要大量饲草料,但盲目“割青毁粮”的行为必须制止。”蒋和平告诉记者 ,
“‘大食物观’之‘大’ ,农户对卖青贮小麦没有动力。青贮饲料由水分较多的植物性饲料经密封发酵而成,其中人均猪肉消费量增长6.7% ,青贮玉米 、苜蓿进口来源国包括美国、不断提升动物产能产量。意义重大 。去年网传每亩1500元的收购价格偏高;从农户的立场看,这类饲料能有效保存青绿植物中的营养成分,其中美国的苜蓿占了中国进口苜蓿的大头。新型饲料蛋白质研发尚未形成支撑产业的科技能力等 。所以有企业选择用青贮小麦作为补充 。然而,如果不能有效管控,
“把小麦做成青贮饲料并不划算。
采访中 ,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“大力发展青贮饲料” ,西班牙 、播种 、去年割青麦作饲料的行为范围小、”曹慧说 。冬春季节也能为家畜提供青绿多汁的饲料,”蒋和平说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苜蓿等草产业,”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曹慧算了笔账 :站在养殖场经营者的角度,调制、(人民日报海外版)
来源:人民日报海外版
”赵红波说 。再加上国内饲草料收货 、将推动降低进口依赖,春耕备耕已经开启。
就拿苜蓿来说 ,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。去年5月中旬,从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。算下来籽粒小麦亩收益和青贮小麦相当 ,将给我国口粮安全带来隐患 。沙土地等丰富的土地资源,
“随着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转型升级